近年來,風力發電技術的不斷創新,包括風機設計、材料科學、智能控制等方面的進步,不斷提高著風力發電機組的效率和可靠性。長遠來看,隨著風力發電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降低,風電行業的發展前景仍然廣闊。
風力發電的定義及特點
風力發電是指將風的動能轉化為電能的工程技術,其原理是通過一定的裝置,如風力發電機組,將風能轉變成機械能,再將機械能轉變為電能。風力發電是一種清潔無公害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具有清潔環保、可再生性、基建周期短、裝機規模靈活、運行和維護成本低等特點。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風力發電行業發展政策
近年來,政府及相關部門出臺了《關于組織開展“千鄉萬村馭風行動”的通知》《節能降碳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關于加強電網調峰儲能和智能化調度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促進退役風力發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旨在通過市場機制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引導,促進風力發電行業的快速發展,為我國的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具體政策如下: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風力發電行業發展現狀
1.風力發電裝機情況
近幾年,隨著國家政策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大力扶持,風力發電裝機容量也呈現平穩增長的態勢。2023年,全國風力發電累計裝機容量44134萬千瓦,同比增長20.7%。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1-2月,全國風力發電累計裝機容量45035萬千瓦,同比增長21.3%。
數據來源:國家能源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海上風電裝機情況
近年來,海上風電成本下降、風機大型化等因素驅動裝機量持續提升,海上風電迎來快速增長時期。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海上風電行業市場前景預測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9月底,全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3189萬千瓦,新增裝機容量143萬千瓦。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全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將達3795萬千瓦,新增裝機容量將增至755萬千瓦。
數據來源:國家能源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國家能源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風力發電量
2023年,全國風力發電量8090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2.3%。其中,2023年12月,全國風力發電量81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4%。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1-2月,全國風力發電量149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8%。
數據來源:國家能源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023年全國風力發電量前十省市分別是內蒙古、河北省、新疆區、江蘇省、山西省、山東省、甘肅省、河南省、廣東省、寧夏區。其中,2023年內蒙古風力發電量排名第一,累計風力發電量為1271.2億千瓦時。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
4.風電利用率
風電利用率是衡量風電發電設備實際發電量與理論可發電量之間比例的重要指標,它反映了風電設備的運行效率和風電資源的有效利用情況。2023年1-12月,全國風電利用率達97.3%,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等12個省市風電利用率達100%。
數據來源: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風力發電行業重點企業
1.金風科技
金風科技成立于1998年,是全球清潔能源和節能環保領域的領跑企業,致力于推動能源變革。金風科技深度聚焦風電、能源互聯網、環保三大領域,旗下生產的風電機組涵蓋多種型號和規格,主要有MSPM、GW6S/8S、GW3S/4S、GW2S、1.5MW等,可以滿足不同環境和需求,在國內外市場上均有廣泛應用。
2023年金風科技實現營業收入504.6億元,同比增長8.66%;歸母凈利潤13.31億元,同比下降44.16%。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023年金風科技主營產品包括風機及零部件銷售、風電場開發、風電服務,占比分別為65.28%、21.63%、10.39%。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遠景能源
遠景能源成立于2008年,是遠景科技集團旗下的智能風電科技企業,業務涵蓋智能風機的設計和制造、智慧風場軟件業務、智能化的遠程診斷和技術服務、集成項目管理服務、資產管理服務、能源投資服務等。遠景能源的智能風機連續多年被《WindPowerMonthly》評為“全球最佳風機組”。2023年遠景能源以22GW新增風機訂單居首,占全球新增市場份額的14.2%。
3.運達股份
運達股份是國內領先的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和綜合能源服務企業,曾研制出我國第一臺并網型風力發電機組。公司的主營業務為大型風力發電機組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新能源電站的投資運營業務,同時積極培育智慧服務業務,拓展儲能、新能源項目EPC總承包、并網側的產品和服務、新能源數字化產品、綜合能源服務等多元化業務。目前,運達股份在全球累計新能源裝機超過15000余臺,產品遍及國內外500余個風電場,機組最長運行時間超過20年,累計發電量超過3.6萬億千瓦時,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約36億噸。
2023年前三季度,運達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12.3億元,同比增長5.74%;歸母凈利潤2.51億元,同比下降45.38%。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023年上半年,運達股份主營業務為風電機組、新能源EPC總承包和發電收入,占比分別為90.26%、6.13%、2.34%。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明陽智能
明陽智能成立于2006年,是國內領先、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智慧能源集團,業務涵蓋風、光、儲、氫等清潔能源開發運營、高端裝備的研發與制造以及工程技術服務等領域,構建風、光、氫、儲新能源高端裝備全產業生態鏈,位居中國企業500強和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前列。
2023年前三季度,明陽智能實現營業收入209.6億元,同比下降3.26%;歸母凈利潤12.28億元,同比下降65.56%。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023年上半年,明陽智能主營業務為產品銷售收入、發電及售電收入、風場建造收入,占比分別為89.49%、7.89%、1.07%。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5.三一重能
三一重能成立于2008年,主要從事風力發電機、增速機、電氣機械及器材、機電設備的生產,以及多種系列機型壓裂設備的裝配生產。三一重能通過整合全球頂級研發資源,持續打造具有競爭優勢的風機產品,形成了數字化頂層設計、智能化生產制造、整機系統集成、核心部件制造、風場設計、風場EPC、風場運營維護為一體的風電整體解決方案。
2023年前三季度,三一重能實現營業收入74.90億元,同比增長18.04%;歸母凈利潤10.31億元,同比下降1.21%。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023年上半年,三一重能主營業務為風力發電機組制造與銷售、風電服務、發電收入,占比分別為74.72%、17.21%、6.66%。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風力發電行業發展前景
1.政策推動行業發展
近年來,國家政府通過投資補貼、研發支持、規范回收標準、完善調峰市場交易機制等政策,鼓勵風電技術的研發應用和退役風電設備循環利用,推動風電產業的綠色發展。風電在可再生能源政策中占據重要地位,隨著全球對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長,風電市場將持續擴大,為行業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2.技術進步帶動風電成本降低
技術的不斷突破使得風力發電機組的單機容量不斷攀升,從早期的幾百千瓦發展到現在的數兆瓦級。這種趨勢不僅提高了風電場的發電能力,還降低了單位發電成本,增強了風電的經濟競爭力。同時,葉片設計優化和材料輕量化技術的應用,顯著提升了風電設備的性能,通過采用先進的流體力學分析和材料技術,葉片的形狀和結構得到了優化,使得機組在更廣泛的風速范圍內都能高效運行。隨著技術的成熟和規模效應的顯現,風力發電的成本正在逐漸降低,風電市場有望進一步擴大,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3.海上風電與新興領域快速發展
海上風電是風電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我國海上風能資源豐富,大部分近海海域9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在7~8.5米/秒之間,具備較好的風能資源條件,適合大規模開發建設海上風電場。隨著深遠海風技術的突破,海上風電項目將不斷涌現。同時,超高海拔風電等新興領域也將為風電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這些地區的風能資源豐富且穩定,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遺漏與不足,歡迎指正!
??中商產業研究院專家為銅仁市2024年招商項目謀劃培訓班學員授課
《酒泉市太陽能光熱發電裝備制造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5年)》通過專家評審
《國能永州電廠熱能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產業園產業發展規劃和概念性規劃方案》成果通過專家評審
賀州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等三項成果通過專家評審
中商產業研究院赴國家級高新區湛江高新區開展產業發展規劃編制調研
中商產業研究院赴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開展產業鏈招商圖譜編制調研工作
“閱讀原文” 獲取更多報告
Copyright ? 2021-2022 精北傳動機械(上海)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滬公網安備31012002005970 滬ICP備2002436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