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伺服電機作為伺服驅動及控制系統中的執行部件,其作用是將伺服驅動器的信號轉化為電機轉動的角位移和角速度。伺服電機高精度、高響應速度等特性廣泛應用于工業領域。
一、產業鏈
伺服電機上游為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電機本體、傳感器、控制器、減速器、編碼器等。中游為生產制造,伺服電機主要包括直流伺服電機和交流伺服電機,直流伺服電機可細分為有刷直流伺服電機、無刷直流伺服電機。交流伺服電機可細分為永磁同步伺服電機、感應異步電機。下游為應用領域,主要包括醫療器械、機器人、汽車制造、數控機床等。
圖片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二、上游分析
(一)傳感器
1.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
近年來,在新能源汽車、工業自動化、醫療、環保、消費等領域智能化、數字化需求的持續帶動下,中國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保持穩步增長。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智能傳感器市場調查與行業前景預測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將增至1429.6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市場規模將增至1643.1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智能傳感器重點企業布局
我國目前已初步形成優勢明顯的智能傳感器企業,如韋爾股份、兆易創新、華潤微、華工科技、歌爾股份等,其余市場參與者以中小型制造類企業為主。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控制器
1.智能控制器市場規模
智能控制器是集成通訊技術、傳感技術、微電子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多種技術而成的核心控制部件。隨著智能化浪潮興起,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應用迅猛發展,智能控制器作為實現萬物互聯的基礎物件,開始滲透進入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智能控制器產業前景預測與戰略投資機會洞察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智能控制器市場規模達到3.06萬億元,五年內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2.75%。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到2024年中國智能控制器市場規模將達3.87萬億元。
數據來源:Frost&Sullivan、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智能控制器競爭格局
我國智能控制器行業市場集中度較高,形成以拓邦股份與和而泰為主的雙寡頭競爭格局,兩者市場份額分別占比77%和13%。此外,國內領先的智能控制器廠商還包括朗科智能、振邦智能、貝仕達克等,市場份額分別占比4%、2%、1%。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減速器
1.減速器市場規模
減速器是連接動力源和執行機構的中間機構,具有匹配轉速和傳遞轉矩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工業機器人、高端數控機床等智能制造和高端裝備領域的快速發展,諧波減速器與RV減速器已成為高精密傳動領域廣泛使用的器件。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全球及中國工業機器人減速器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減速器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321億元,同比增長5.01%。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中國減速器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447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減速器重點企業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中游分析
(一)伺服電機市場規模
伺服電機在自動化設備的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伺服電機行業分析及發展預測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伺服電機市場規模約195億元,同比增長7.73%。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我國伺服電機市場規模將超200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伺服電機市場結構
目前在我國伺服電機市場中,交流伺服電機市場占據主要市場。數據顯示,交流伺服電機市場占比65%,直流伺服電機占比35%。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伺服電機品牌陣營
中國伺服電機市場分為日系、歐美系、臺灣系和國產品牌四個陣營。日系品牌以松下、安川、三菱等為代表;歐美系品牌以西門子、施耐德、博世等為代表;臺灣品牌以臺達、東元等為代表;國產品牌以匯川技術、埃斯頓等為代表。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伺服電機競爭格局
中國伺服電機行業市場集中度較高,市場份額排名前五的品牌占比超過50%。在國內品牌中,國產品牌匯川技術首次市場份額占比排名第一,市占率達15.9%。其次分別為安川、臺達、松下及三菱,占比分別為11.9%、8.9%、8.8%及8.3%。
數據來源:MIRDATABANK、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五)伺服電機重點企業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下游分析
(一)汽車
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達3016.1萬輛和3009.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1.6%和12%,年產銷量雙雙創歷史新高。2024年1-6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89.1萬輛和140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9%和6.1%。
數據來源:中汽協、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數控機床
1.數控機床市場規模
數控機床行業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以及企業的不斷創新下,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行業規模持續擴大,整體運行狀況穩中向好。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數控機床市場需求預測及發展趨勢前瞻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數控機床市場規模達到約4090億元,近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5.75%。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4325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金屬切削機床產量
金屬切削機床是機床中的一大類,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金屬切削機床行業市場前景預測及未來發展趨勢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金屬切削機床產量達61.25萬臺,同比增長7.17%。2024年上半年中國金屬切削機床產量達33.32萬臺,同比增長5.7%。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
3.金屬成形機床產量
金屬成型類數控機床是一種集機械、電子、液壓、氣動等多種技術于一體的高精度加工設備。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金屬成形機床行業市場前景預測及未來發展趨勢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金屬成形機床產量達15.1萬臺,同比下降17.5%。2024年上半年,中國金屬成形機床產量達8.3萬臺,同比下降6.7%。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
(三)機器人
1.工業機器人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深度調查及投融資戰略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工業機器人累計完成產量42.95萬套。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將達到43.15萬套。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工業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作為現代工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工業機器人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制造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深度調查及投融資戰略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585.17億元,2023年市場規模增至665.88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增至726.42億元。
數據來源:IFR、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人形機器人
人形機器人是信息、制造、材料、能源、生命等技術的集大成者,涉及領域新、技術含量高,其創新發展蘊含巨大生產力潛能,有望帶動新經濟增長點不斷涌現。在政策和技術的雙重加持下,人形機器人在工業、醫療、家庭服務等領域具有巨大應用空間。根據IFR和中國電子學會數據,盡管人形機器人處于起步階段,但參照其他電子產品滲透率超過20%后將爆發式增長。2023—2030年,按年均復合增長率30%測算,預計到2030年,我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約8700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近年來,國內外多家企業積極布局人形機器人產業并發布相關產品,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正迎來重要機遇期。國外企業中,特斯拉、波士頓動力、本田、EngineeredArts、1XTechnologies等企業發布了Optimus、Atlas、ASIMO等人形機器人產品或其迭代產品;國內企業中,優必選、達闥機器人、小米、傅里葉智能正逐步進行產品首發及更新。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伺服電機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行業研究報告、行業白皮書、行業地位證明、可行性研究報告、產業規劃、產業鏈招商圖譜、產業招商指引、產業鏈招商考察&推介會、“十五五”規劃等咨詢服務。
Copyright ? 2021-2022 精北傳動機械(上海)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滬公網安備31012002005970 滬ICP備20024360號-1